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公告:SCLUB雲端專屬主機己開放租用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過勞與低薪 台灣勞工夢魘

林梳雲 在 2011-05-04 13:40:57 所發布
文/孫友聯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面對「窮忙」與「過勞」的台灣勞工,政府應以提高基本工資、降低工時以及消弭「責任制」為前提,提出具體改革承諾,讓台灣勞工「增加工作」,而不是政府「增加GDP」的數字。
  台灣失業率在歷經金融海嘯後,在2009 年達5.85%歷史新高,雖在2010 年12 月降到4.67%,但對大部分的台灣勞工而言,處境仍然痛苦。除了失業問題,整體就業環境惡化,派遣等不穩定工作充斥,台灣勞工完全共享不到政府所宣稱的經濟復甦,實質薪資倒退到1998 年,而各項的生活必要支出卻持續的膨漲,在稅制不公、貧富差距擴大以下,「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的情形正持續的惡化之中。


台灣勞工「五一勞動節」當天以「反貧困」為訴求走上街頭。 (攝影/林敬原)


  根據主計處公布,台灣失業率終於在去年10 月降到5%以下,更在年底的12 月來到4.67%,吳敦義院長確實達到其在2010年3 月以烏紗帽擔保失業率降到5%以下的諾言,台灣看似走出金融海嘯的衝擊,景氣也已慢慢復甦,勞工擺脫了無薪假的窘況,但重新觀察各種官方數據之後,勞工陣線發現不僅失業周數增長、勞工大量退出勞動市場、部分工時與臨時或派遣員工大增、實質平均薪資更一口氣衰退到12 年前的水準等現象,由此可見,勞工就業的春天並未隨著失業率下降而來臨,就業環境正遭逢一波波接踵而來的寒流來襲。


近來台灣勞工被責任制濫用所害,導致工時的失控,更造成「過勞死」事件頻傳。 (攝影/林敬原)


  勞工薪資水準 下降到12 年前
  以薪資水準來觀察,單從2010 與1995 年兩個時間點做比較,2010 年實質平均薪資42,141 元確實高過於1995 年的39,542元。如從整個歷史脈絡來看,2009 年的實質平均薪資40,371元竟然已低於1997 年的41,356 元,雖然2010 年的實質平均薪資已有爬升,但也約僅為12 年前1998 年的41,935 元。
  另外,扣除掉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後所得到的實質平均薪資成長率,卻赫然發現,薪資的成長遠遠比不上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上揚。相較於1995 年,2010 年的薪資反而負成長9.7%,在2009 年金融海嘯期間更因為實質平均薪資衰退再加上物價指數的快速爬升,而出現了負成長13.20%的驚人數字。
  高學歷高失業 非勞動力遽增
  勞工不僅要面對物質上的通貨膨脹,連文憑也遇上了通膨,高學歷不再是就業保證。2004 年長期失業人數為86,742 人,其中大專學歷以上占26.07%,約為22,614 人,雖然長期失業人數曾在2006 年降到55,758 人,又再2009 年衝到101,334 人,但大專以上學歷者占其中百分比,卻呈現大幅成長,從26.07%攀升到2010 年41.11%。而平均失業周數也從29.4 周,延長到30.72 周。
  勞工大量退出勞動市場非常嚴重,非勞動力人口在從1999年702 萬人,以平均1 年增加10 萬人的速度,在2010 年達到799.2 萬人,占總人口的34.6%,非勞動力人口並未隨著失業率一起下降,顯示出政府只提供短期政策的失敗,其中有許多人是對就業的完全失望,而被迫退出就業市場,或是採取延緩進入職場的方式來因應當前的就業困境,失業率數字的降低只是表象。
  勞工輪流失業 掩蓋真失業率
  每周工時低於法定工時,不僅造成勞動法的精神被扭曲,更造成勞工的所得下降,以致勞工的基本生活遭受嚴重衝擊。台灣每周工作35 小時以下者,從2004 年的7.98 萬人,到去年12 月竟然攀升數倍到達53 萬人,更曾在2008 年的12 月,一口氣增為130 萬人。部分失業勞工,並不符合請領就業保險失業給付的條件,又沒有其他救濟管道,以致勞工所得不足而陷入生活困頓。
  台灣部分工時勞工約為38.4 萬人,派遣或臨時勞工則維持在53.9 萬人,勞動市場彈性化惡化,微薄工作者及低薪工作急速增加,使得勞動條件下修,造成工作貧窮的問題。派遣勞動不僅工作條件遭到壓榨,對於勞工的勞動尊嚴更是一大傷害。
  另一觀察重點,在政府僱用人數的大幅增加,2009 年的5 月至今約為105 萬人左右,再就業勞工於私部門完全是依賴政府補貼,政府的薪資補貼一旦收手退場,勞工將可能面對被裁減失業命運,而在公部門的就業機會,則是毫無工作意義與勞動尊嚴的零碎性工作,被公務員瞧不起,也無法累積本身工作資歷與成就,也掩蓋了部分失業率的真相。
  假象庶民經濟 無法脫離貧困
  工作貧窮已經是國安問題,而非勞工個人勤懶的層次。吳敦義院長從2009 年9 月上任以來,一直強調「庶民經濟」,希望貼近民眾生活,苦民所苦。但從新聞媒體上所看到的,吳院長不時與工商團體的大老闆們進行早餐會談,企業財團透過與吳敦義的直接對話,赤裸裸地非法進行政治遊說,難道「庶民」就僅是工商大老嗎?而吳院長面對高漲的物價竟然提出:「糖要減少用量,不要太甜」、「泡麵有45 元的,那就用一般袋子的,更便宜」的說法,吳院長這種耍嘴皮的說法,無視整體性的物價上漲對基層勞工的生活衝擊,政府漠視基層聲音,莫甚於此。
  院長不能只是和有錢的「庶民」們討論經濟發展,更應該聽聽另一群「庶民」的聲音,如此才是真正的「庶民經濟」。
  現在勞工所面對的,早已經不再是選擇要用多少糖或是吃什麼泡麵的問題,而是根本無從選擇的工作貧窮困境,辛勤工作後仍然無法脫離貧困的嚴重社會問題。
  責任制榨勞工 過勞死案件多
  台灣勞工的勞動條件越來越差,2007 年基本工資調整到17,280 後,經過3 年都未再有任何調整,直至去年才終於進行調整,但也只是「微調」了3.47%成為17,880 元,與勞工團體提出的22,115 元的訴求,有一段很大的差距。根據主計處公布統計,有103.8 萬人月收入不到2 萬元,更有430.3 萬人月收入不到3 萬元,可見台灣低薪化的嚴重,而聘用部分工時、臨時工或人力派遣的「非典型就業者」更是以72.3 萬人續創新高。
  然而,台灣勞工在這幾年飽受高失業率、就業不穩定及所得不足之苦。有工作的勞動條件每況愈下,不僅薪資不漲,實質薪資更嚴重倒退;在官方放縱資方違法的情況下,台灣勞工被責任制濫用導致勞工工時的失控,更造成「過勞死」事件頻傳。
  至於失業問題,雖然近幾個月官方公布的失業率穩定下降,但長期失業人數不斷堆高,青年失業問題也未見改善,失業問題的結構化將成為台灣社會未來的一大挑戰。
  工作機會增加 不是GDP 成長
  面對「窮忙」與「過勞」的台灣勞工,我們看不到勞委會有拿出魄力提出有效對策,在過勞死事件頻傳引發社會關注,我們卻看到勞委會對資方違法使用「責任制」和「違法超時工作」莫可奈何,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不時聽到政府高官對於勞工的冷嘲熱諷,行政院院長甚至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無薪假應該獲得諾貝爾獎」等,明顯為典型的優勢者說法,將台灣勞工的苦難當作玩笑。
  「工作貧窮」代表勞工不斷工作卻仍陷入貧窮的困境,也就是未來台灣勞工將陷入日益嚴重的「工作貧窮」狀態的窮忙族。
  不僅薪資成長趕不上物價升高,面對工作環境的不斷惡化,就業寒冬以確實來臨。政府不該只是為失業率的下降而沾沾自喜,應該重新審視低薪、過勞與工作貧窮問題的嚴重性,以提高基本工資、降低工時以及消弭「責任制」為前提,提出具體改革承諾,並對於台灣的經濟與產業發展方向必須提出全盤的省思與修正,加強投資台灣,台灣人民要的是「增加工作」,而不是「增加GDP」的經濟發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