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92年6月26日星期四(傳真版) 編印者:關懷系列文宣組 E-mail:chpcliao@yahoo.com.tw 通訊處:新店郵政信箱10054號 行動電話:0937891772 劃撥帳號:0121508-1 戶名:廖進興 經費有限歡迎贊助 『交流道』 不僅是「郵局」局名之爭 也是「社會經濟」秩序之爭 廖進興/北縣新店(台北三十支郵局員工)(原載:中國時報83.3.26第十七版) 連續一段時間在媒體上,看到「民營上大郵局」技巧地以新聞事件與廣告行銷手法造勢,達到宣傳與擴展的目的。十五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在消基會舉辦的一場研討會中,公營郵局更成為箭靶,多位學者主張開放競爭,以提升服務品質。作為郵政的一員,我有話要說:
「郵局」是郵政事業的簡稱,也是政府的三級機關,受上級政府與民意機關的監督。長期以來,郵差以一襲綠衣大街小巷、翻山越嶺、涉水渡溪,不分窮、富,不分遠、近,一視同仁地將遠方親友的訊息送到收件人手中。多少年來綠衣人無遠弗屆的服務,讓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國人也習以「綠衣使者」之稱,表示對從業人員的尊重。我們熱愛這一份工作,也重視國人對我們的暱稱,那是多少郵人流血流汗、馬路風塵累積出來的成果,郵局與郵政從事人員在我們的社會被相當程度的信任,如果以經濟學的立場,「郵局」代表的就是商譽、企業的形象與資產,更代表了一個可被信任的「政府機關」。
郵政是國營的服務事業,是國家經濟秩序以客觀情勢力量平均成本的照顧各種不同地區的國人,不論三元五角或兩元五角的印刷品,在都市叢林中當然會有利潤,但台灣三分之二以上是山脈、偏遠地區、鄉村或離島,這些是絕對不敷成本的服務,更何況還有較低廉1.25元的新聞紙、1.75元的雜誌,以及對瞽者文件免費收寄,這些亦都不在少數;在郵件中以資費互補方式,使文明便捷的都市分擔偏遠地區較重的成本負擔,本就是文明社會應盡的責任,也是國家經濟秩序重要的一環。民營遞送的主事者以私人主觀欲望,藉郵局所代表的價值與意義,劫掠郵政事業對全體國人均衡照顧的能力,將利潤放在私人口袋,謂之:「迫使郵局降價」?民營業者把低成本人口集中地區包攬投送,而將高成本人口分散地區交給正統郵局去送,這是什麼邏輯?消基會一向以保護弱者自居,而官方郵局也正和消基會立場一致,服務對象不分大戶、小戶,都市或偏遠地區,這和只撿有利可圖的民營事業完全不同。交通運輸路權開放的結果,都市黃金路線業者搶著作,利潤放入私人口袋,虧損的路線留給官方自己作,然後納稅人再來貼補?台汽殷鑒不遠,消基會可曾想過?許多原官方獨佔的交通事業在開放民營後,業者選擇性的經營(營利本就是業者競逐的目的),不也正是今天社會弱勢散戶民眾的痛楚?
另見媒體報導:上大業者甚至公然印製「郵票」,完全忽視「郵票」是有價信用證卷的一種,必須經過政府核准才能發行,如果其他業者也發行郵票,那經濟秩序要怎麼維持?民眾會不會把貼有民營業者郵票之郵件擲入官方郵筒?其實法令規定的很清楚-「非郵政所印之圖案、花紋符誌易被誤認為郵票或郵資符誌者,不得印於或貼於信封、明信片及各類郵件封套之正面。」實不容業者狡辯。
事實上所有的民營業者投遞後,因故被退回郵筒的不在少數,也造成郵政人員相當程度的困擾,比如說:原交寄廠商不願補付欠資郵資,投送的民營業者也多不願倒貼郵資收回等等。以前郵工只要很單純的分揀郵件,現在還必須在快速的理信與分分揀過程中,挑出民營業者回流郵政體系的「事故郵件」,這些都是額外與原不必發生的成本負擔。業者一方面假郵局之名,把好吃的放進私人口袋,把難吃的丟給正統郵局去吃,還要郵局幫忙善後,這是什麼經營理論?
我幹了十六年郵差,也是基層郵工選出的會員代表,我有責任表達基層郵工對民營業者的看法。我也願藉此機會呼籲我的綠衣同仁,在面對民營業者競爭下,提升服務品質,是我們惟一支持郵政總局與保障自己工作權的方式。我更要呼籲大宗用郵公眾:郵政是永續經營的事業,我們有投遞經驗豐富與穩定的從業人員,除了必須完成立法院所要求的繳庫目標外,郵政事業仍負有以國家經濟秩序的客觀情勢力量、平均成本的為各種不同地區國人服務的責任,而非如民營業者只挑好賺的人口集中區,利潤又放入私人口袋,這是明顯的不同。同時我也要誠懇的呼籲政府當局:請不要再提高勞力密集交通事業的繳庫預算,請給基層充分的人手,大家都看的得見:郵務人員腳踏車上至少兩大袋的郵件,馬路風塵、肉包著鐵、搖搖晃晃。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國人要的是更好的服務品質而不是再高的盈餘繳庫,請支持我們!
|